如何制定科学完善的土壤修复方案?
当前,我国土壤污染情况十分严峻,且呈现出污染面积大、污染程度严重等特点。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,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,尤其是工矿业废弃物造成的土壤质星问题日渐突出。基于此,土壤修复技术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。随着各国对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视,土壤修复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。然而,在实际的土壤治理工作中,各地环境及污染土壤类型存在差异,为保证土壤修复成效,应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,制订科学完善的土壤修复方案,确保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土壤质量,充分发挥出土壤的功能。
首先,需要先明确土壤污染类型,并充分考虑土壤污染的渗透作用,尽量实现对水土污染的共同治理,确保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。在实际土壤修复工作开展过程中,部分地区存在易污染和难治理的特点,在具体制订修复方案时,需要结合不同土壤污染类别、土壤修复目的,以及土壤污染的程度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壤修复方案。例如,针对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,可以将整个修复过程划分为调理减弱和恢复增效两个阶段。在调理减弱阶段,明确被污染区域中的污染成分,并采用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,并合理运用修复技术,清理污染区域内的有毒物质,降低污染区域内土壤的污染程度。在恢复增效阶段,可以通过提高污染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来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性质,进一步提高土壤修复工作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土壤修复是一项长久持续性的工作,针对轻度污染的土壤,可以通过修复,使其转化为农田,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。对于中度污染的土壤,修复工作开展时则要以该地区土壤能够满足植被基本生长为目的,同时要兼具能源和观赏价值,提高土地治理的综合效益。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,通过修复降低土壤中的金属含量,使其具备植被种植的可行性。